機器人制造專業招生與就業前景
發布時間:2019-03-30 12:52:02 來源:四川招生網 閱讀:1528人瀏覽
機器人工程,機器人工程訓練適應科技發展和世界進步,具有艱苦的生活態度,健康的心理素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豐富的基礎知識,機器人結構設計,電氣控制,傳感技術,智能控制和機器人教育等專業技能,具有創新意識,企業家精神和實踐實力,可從事機器人仿真,編程,調試,銷售,應用,系統維護,機器人教育等,培養急需為“我國制造2025”應用和復合技術人才。
機器人行業蓬勃發展,未來需要20萬名專業人士。 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創紀錄的225,000臺,同比增長27%。自2013年以來,我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56,000臺,同比增長52%。發達的沿海工業區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機器人而不是工業工人。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使用工業機器人的年均增長率已達到30%,掀起了機器人使用浪潮。 2013年,浙江省率先啟動“機器替代”項目。東莞市政府每年還投資2億元推進“機器替代”項目。
無論是追求資本還是世界的關注,機器人無疑成為熱點。機器人是一個技術和行業范圍,具有巨大的潛力,將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類。它肯定會成為該國特定形象的必要和必要范圍。
該機器人集成了現代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和信息控制技術。它是智能制造的代表產品。其研發,制造和應用已成為衡量一國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成就的必要和必要指標,并已引起世界制造業的發展。高度關注。所有經濟大國都在繼續制定發展計劃,以抓住發展先進機器人的機會。目前,德國政府推行“工業4.0”戰略,其關鍵主題之一是人與機器,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互動。 2013年,美國提出了“美國機器人發展路線圖”。 2015年初,日本政府宣布《日本機器人新戰略》。韓國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第三代智能機器人的開發和應用。 2012年,韓國宣布《機器人未來戰略戰網2022》,其政策重點是支持韓國公司進入國外市場。在美國,日本,歐洲和其他技術力量的大力推動下,過去五年中,下一代機器人原型,演示應用,甚至實用系統不斷涌現。
中國于1972年開始發展工業機器人.20世紀80年代,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關注和支持。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已經實施了許多機器人應用項目,并成為一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 2013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引意見》,指出到2020年發展標準將成為比較完整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對外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家配套產業集群。
工業機器人產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實力和對外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高端段產品的市場份額已增加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每10,000名員工使用的機器人數量)已超過100個。在2015年5月發布的《我們國家制造2025》計劃中,機器人和終端數控機床被列為政府大力推進突破性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
目前,工業機器人已成為我國九大支柱產業之一。截至2016年6月,到處都有超過3800家機器人公司。引入了天津,青島,上海,安徽,深圳,東莞等地方機器人產業政策。上海,江蘇,廣東,天津,河北等省機器人產業園區建設全面展開。十個全國工業機器人工業園區已經完工。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發展計劃,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的裝機容量將達到100萬臺,這將需要大約20萬臺工業機器人。機器人運營商瀧野機器人董事長凌林坦言:“我國實施工業機器人技術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誰購買,而是誰將使用它。” 2016年1月至10月,中國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超過56,600臺,同比增長近30%。目前,世界上每售出5臺機器人,就在我國安裝了一臺機器人。 “對人才的需求已經處于干渴狀態。”
無論是機器人制造商還是機器人制造商,都迫切需要熟練的技術人員。國家機器人發展產業規劃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六大保障措施之一,提出加強高校機器人專業學科建設。
